时间:2022-09-10 16:06:45 | 浏览:3650
荷叶坪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亚高山草甸。草甸上蓝天碧草,一马平川,奔驰的骏马,成群的牛羊,每一处景色都像一幅画,仰卧在草地上,看云卷云舒,顿感胸襟开阔。感受过起伏舒缓的草坪外,原生态的山沟也会令你思绪飞扬,沟中松柏参天,地上长着形似荷叶的植物,身怀于此,有种原始森林的感觉。
主要景点
(一)骆驼石峰
在通往荷叶坪入口处,路旁有一座高大孤立的花岗岩石峰,活像一头久行沙漠走累了的骆驼卧在山间,形神兼似,令人叹服造化之功。
(二)荷叶长老
在荷叶坪东南侧悬崖中间,仅靠上山的公路旁,有一花岗岩巨石,高达百米,形似一僧人,背靠巨崖,面向西北,右臂下垂,左臂曲在胸前,指掌分明,面目威严凝重,下巴底有高大繁茂的青松遮盖,状如飘卷的胡须。这是荷叶坪八景之一的“荷叶长老”。清代诗人王可受有《芦芽山》诗云:“荷叶坪前客,莲花峰吓人。”诗中的“客”与“人”描写的就是这石景奇观。当地民间相传,荷叶长老是达摩祖师所化。相传当年达摩来到管涔山,见到当地风雨连绵,洪水滔天,原来有个恶魔在作怪。达摩祭起一片荷叶化作大山将妖压在山下。这山就是荷叶坪。达摩祖师也化作“荷叶坪前客”,永驻荷叶坪。
(三)文殊雄狮
文殊雄狮也是一座花岗岩巨石,整座山峰相对高程300米,坐落在荷叶坪东颠,顶部有一石狮横卧,头部向东扭回,似乎在东望芦芽山佛顶。相传当年毗卢佛在芦芽山说法,文殊菩萨也赶来聆听,座位选在荷叶坪,毗卢佛说法到精妙之处,雄狮回头听法,聚精会神,双目圆睁。文殊菩萨坐骑通人性、知法音,十分可爱,便将雄狮化作巨峰,留守至今。
(四)石栅马桩
文殊雄狮北有几处石栅马桩,四周高约100米的奇峰怪石,中间低洼处面积约300多平方米。石峰起伏相连,缺口处十分狭窄,如同牧人制作的栅门。马栅内牧草青青,向阳避风,将马圈养其内,绝对走失不了。在马栅内仰望,但见四周怪石峥嵘,十分壮观。马栅外有天然石桩,可供拴马。
(五)北齐长城
荷叶坪的北齐长城有两处保存非常完整,都在通往岢岚方向的山脊上,坐落在石壁的顶部,巨石砌边,中间填碎石,连同石壁高约5米,顶宽3米。长城内边还有古代军旅驻扎的遗址遗物。
(六)六郎将台
荷叶坪南北两端各有一高地,民间相传为杨六郎点将台。站在点将台上,可远眺芦芽奇峰,俯瞰周围群山,景色十分壮观。
(七)弥涟异水
弥涟异水又叫弥勒异水,俗称金莲池,在荷叶坪东马头山上,水深丈余,广十丈,水呈金色。《静乐县志》载:弥涟池“朝则纷郁祥云,暮则辉映皓月。游览者或以金珠投水中,宛若眼底,手摸之不可获。八景弥涟水即此”。
(八)雪山积素
入秋,荷叶坪广袤的山顶上已是积雪不化。一场又一场的大雪堆积起来形成蔚为壮观的雪景,直到早春仍是如此。唐初诗人杜审言《岚州行》诗中有“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句,所写的就是这一带的早春景色。
走进龙岩大峡谷,仿佛进入世外桃源般,幽静的峡谷中怪石林立,蜿蜒的沟谷间植被茂盛,穿梭于山间,使山体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峡谷中红色石英砂岩崖壁与碧水清潭相互映衬。除了醉人的景色,还有一线天、长城古关等十个各具特色的景点,绝对让你流连忘返。
曲峡碧湖、虎涛飞瀑、丹崖挂柏、巨壁长墙、奇峡三连、云顶草原、拴马巨桩、天门四开、长城古关、大院神庙
景区内有曲峡碧湖、虎涛飞瀑、丹崖挂柏、巨壁长墙、奇峡三连、云顶草原、栓马巨桩、天门四开、
长城古关、大院神庙十大景观。
在龙岩河的吴家岩2.5公里河段和苇地湾1.5公里河段(均为直线距离),主河道均为南北向,在NE和NNW两组构造线的控制下,水流下切侵蚀,河谷发育成典型的砂岩深切曲流峡谷景观。
其中吴家岩河段河流曲率达1︰2.5,在2.5公里内,河谷拐了11个弯;而苇地湾河段河流曲率也达1︰2,在1.5公里(垂直距离)内,河谷拐了5个弯。
在峡谷河段,河谷呈箱状,宽度仅15—30米,两侧100—130米高的红色石英砂岩绝壁陡立,甚至形成崖顶向谷内突出的额状崖,而谷底则滚石横卧,一股清溪湍流其间。
河水在转弯的凹岸河段对底床掏蚀成潭,形成一定面积的水面。
碧水清潭与水面上的红色石英砂岩崖壁相互映衬,形成丹崖曲峡、碧潭弯流的醉人景观。
位于龙岩河西源沟头的东西老虎套,均为巨型Ω套谷。其中东老虎套平面上呈∪形,开口北西向,弧长750米,套顶陡崖高130米,为外倾式悬崖。
崖底因下落瀑布飞溅的水花的掏蚀与岩层的崩塌而形成了大型凹洞,洞高20米,宽30米,深15米,规模宏大。
崖顶与悬谷相连,悬谷谷底发育长100米,宽5—10米,走向165°,倾向NWW,倾角12°的大型石坪,石坪床面与岩层产状一致。
石坪组成物质为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表面光滑。
西老虎套平面呈马蹄形,开口北东向,弧长500米,套顶陡崖高130米。
在崖顶与上游的悬谷间受150°和70°两组节理的控制,发育6级跌水。
跌水落差由上向下分别为3米、5米、2米、2米、2米和2米,且各有潭。
形成串珠状潭瀑景观。顶部跌水顶端与石坪相连,石坪长30米,宽20米,床面由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组成,表面光滑。
最低一级跌水下面的水潭旁光滑白石头上生长一株薄仗树,粗12厘米,高4米,生于石缝,枝叶繁茂,可供游人夏季乘凉,此处环境清洁,白石、绿树、清水、瀑布、水潭融为一体。
东西老虎套崖下均有水潭,潭深7—10米,面积各有200平方米以上。
时值雨季,东西老虎套水量颇大,瀑流自套端崖顶倾泻而下,落差达130米之巨的瀑布声如雷鸣,气势如虹。
此外,龙岩大峡谷旅游区共有套谷32个,其中蛇盘兔套最大,弧长达1500米。
在苇地湾峡谷段峡谷左侧(西侧)130米高的崖壁顶端、三连峡小寨沟左侧(南侧)100米高的崖顶、小套沟左侧崖壁(北侧)、以及黑龙巷峡谷两侧由红色石英砂岩形成的悬崖崖顶或壁间石缝中生长出株株翠柏。
这些柏树或盘壁而生,或悬空倒挂,生机盎然。
自崖下仰望,呈现“丹崖翠柏相辉映,纵有王维画不如”的意境。
尤其是苇地湾峡谷段左侧崖壁上,沿崖顶约以10米左右的间隔等距离生长12棵侧柏,举目仰望,丹崖、翠柏、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天然画卷,令人陶醉。
而在小套沟左侧陡坡崖壁上,柏树沿石缝上下成列,形成绿色条带,把红色崖壁分割成赤色条块,又以蓝天白云作背景,远远望去,绚丽图案中充满了浮雕造型与几何感,如同天空悬挂的一块彩屏。
在龙岩大峡谷区,由于地貌发育处于“青年期”阶段,河流下切所形成的峡谷崖壁整体后退,不同时段峡谷发育形成的三级大陡崖呈阶梯状由现代河谷向分水岭依次层叠排列,不同的陡崖间隔以台栈。
三级陡崖的比高均在百米以上,其中第三级陡崖崖根高出现代河床400米,第二级陡崖崖根高出现代河床200米,第一级陡崖崖根即为现代河床。
在河流左岸为逆向坡,三级陡崖连续完整,长度达10余公里,近南北向延伸,仅在民安沟、谷头庄及蛇盘兔向支谷中弯曲;而右岸则为顺向坡,三级陡崖分异明显:其或为现代河谷支流河床两侧的陕谷陡壁,多呈北东东向延伸,但不连续,单个崖壁长度多数不超过2公里,如通天峡、东沟及顶沟等;或成为围绕孤立山峰的陡壁,无确定的走向,如神马峰、拴马桩、北阳台垴周围的陡崖等。
这些陡崖,远望,似道道长墙,蜿蜒曲折,穿梭于山间,使山体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近观,高达百余米的陡崖横贯天际,崖面倾角90°,仰视崖顶视角达70°以上,更使人顿感山之雄伟,人行崖前,往前高不可攀。
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南4公里处,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中华五岳。自古即为中国北方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和重要的道教发祥地之一,是中华锦绣山河的杰出代表,国家地理重要标志,承载着中化文明符号,孕育出深浓的地域文化和民俗,具有国山地位。恒山山脉,祖于阴山,发脉于管涔山,东西绵延五百里,锦绣一百零八峰,呈东北走向,叠嶂拔峙,横亘塞上,1982年即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辖有13处景色独特,功能各异的子景区,其中主景区面积122.38平方公里,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和恒山国家森林公园等。2009年,北岳恒山被成功列入“国家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名录”、“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五岳恒山,是塞北第一名山。除了要去气势磅礴的天峰岭和翠屏峰,恒山后山有一条景色绝美的登山小径,小径有石阶的,也有依山而建的栈道,值得一去。
金龙峡
金龙峡,居于天峰岭和翠屏峰之间,峡谷幽深,峭壁侧立,石夹青天,最窄处不足三丈。这里是古往今来的绝塞天险,交通要冲。北魏时,道武帝发兵数万人,在这里劈山凿道,作为进退中原的门户。宋代时,杨业父子在这里以险据守,抵抗外族的侵入。金龙峡内,悬崖中腰有古栈道盘绕,名为“云阁”。
恒山松
恒山松
恒山松,风格别致,形状奇特。其中,有四株形状奇特的唐代古松,人称这为“四大夫格”。这四株古松,根部悬于石外,紧抓岩石,傲然挺立,气势不凡,别具风格。
桃花洞
桃花洞古已有之,属恒山“七宫八洞十五庙”之一,位于真武大殿后的恒宗峰上。洞口坐北朝南,高有丈余,宽近八尺,入深约15米。传说,这里是桃花仙女修行的所在。玉女原在王母娘娘蟠桃园值守,后下凡投胎到北岳富户人家,因素喜桃花,人称桃花女。桃花女善禳镇之术,常为百姓破解疑难杂症,故得百姓爱戴。
虽然桃花女的故事是传说,但桃花洞外的奇花异景却真实存在。这里集中着大量恒山桃花群,历百年而茁壮常新,清明前后桃花盛开,红若香珠,灿若彩霞,点缀着山谷,传递着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