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托起大山的希望——施甸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2022-09-18 03:56:36 7762

摘要:大山深处传来书声朗朗,一个个少年的梦想在这里起航。教育是托起山乡振兴的希望,如何让每一个孩子享有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施甸,一场教育均衡发展的硬战正在打响。施甸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7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

大山深处传来书声朗朗,一个个少年的梦想在这里起航。

教育是托起山乡振兴的希望,如何让每一个孩子享有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施甸,一场教育均衡发展的硬战正在打响。

施甸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7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25所,在校生51798人,在职教职工3511人,校舍占地面积185.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4.09万平方米。近年来,施甸县委政府内联外合,从硬件配备到软件攻坚,倾注着全县上下辛勤的汗水。

大山深处希望起航

走进姚关镇雷打树小学,悦耳的歌声从教室传出,运动场上学生篮球赛加油、呐喊声不断,校园干净整洁。这个深山的校园,更加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开齐课程,上足课时,让孩子们更加阳光。

雷打树小学是姚关镇最为偏远的一所山区学校,离集镇23公里,这里紧邻善洲林场,林木茂密,学校就掩映在青山绿树中。

杨朝龙,2012年毕业,分配到姚关镇雷打树小学,2014年担任雷打树小学校长。近几年,在全县重视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他带领师生苦干实干,从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学生行为习惯、教学研究、教师素质提升五个方面抓起,经过4年的努力,这个倒数第一的山区小学无论从外在到内涵,都有了质的飞跃。

走进学校,一股浓浓的文化氛围浸染了校园。

走在校园里,一棵棵高大的白蜡树是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杨朝龙说,这是1957年建校时的校长杨春富栽种的,至今已有61年的历史。树下,是学校的常规工作剪影和学校跟西安交通大学结缘的记录。2014年以来,雷打树小学在西安交通大学帮扶下,购买了多媒体、全新的学生桌椅、教师办公桌,LED滚动屏、500册图书,选派优秀学子到西安交通大学参加“追梦思源”夏令营活动。

学校前的松树林,是学校“善洲精神、薪火相传”红色教育基地,旨在饮水思源,学习善洲精神,做一个有信仰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教学楼的楼道是学校师生的作品,分别有师生绘画、手工、手抄报、学生优秀作文等作品。走到学校生活区,餐厅和宿舍楼干净整洁。为了让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学校要求物品摆放一条线,文明评比一条线,在比学中,学生良好的习惯逐渐养成。

这是施甸山区,村级完小办学的一个缩影。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施甸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弘扬时代楷模杨善洲精神”为总基调,做有信仰的教育,积极探索“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和机制,城乡校园处处吹拂着文化的春风。

杨朝龙说,外在的形象塑起来了,教师内在的素质也要提起来,学校通过每个学期组织听课、评课4次,组织和坝区学校大乌邑交流学习4次,不定期培训教师使用多媒体和办公软件,定期选派学科教师到外地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课堂40分钟的质量。

三年来,施甸县新补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264人,投入教师培训经费1141.9万元,3511名乡村教师享受生活补助5210.58万元,690名乡村中小学教师获得高级职称,新建教师周转宿舍、公租房470套,“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

城乡校园处处新颜

一座座功能完善、舒适漂亮的校园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山乡的孩子们在大山的环抱里幸福成长。

走进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中烟教育园区,一座现代化的美丽校园坐落在群山之中。这座由云南中烟集团帮扶建设的校园于2015年11月动工兴建,2018年3月投入使用。记者看到校园布局合理,生活区、教学区、运动区井然分明。两个篮球场上,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篮球赛,足球场上几名足球队员正在踢足球,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书声朗朗。

木老元中心学校校长朱有瑾老师,今年48岁,躬耕29年,对家乡的教育始终如一日。他说,借助整乡推进、整族帮扶的机遇,迎着施甸义教均衡发展迎国检的春风,木老元教育从基础设施到师生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木老元的地形山高坡陡,人家居住分散,加上近年来的移民搬迁和外出打工潮,适龄儿童减少,很多学校面临着生源少、教师配备不足、学校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中烟教育园区投入使用后,将木老元乡哈寨小学、龙潭小学、大地小学、民族小学、木老元中学整合,实现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模式,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10人。目前,学校的各项指标都超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国检的目标。比如小学生均图书达到31册,超出标准11册,生均宿舍达到10.4平方,超出标准5.6平方。同时,学校教学仪器按一类标准配备。原来校点分散,课程难以开足,现在各专业老师得到充分利用,音、体、美、信息技术开齐开足,全乡还办起了四所公办幼儿园。

走在校园里,校园广播响起了,标准悦耳的普通话播报着校园好人好事;下午的社团活动开始了,打歌、围棋、绘画、书法、舞蹈,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孩子们绽放着花儿一样的笑脸,干净整洁的校园里,新生活、新理念、新面貌,让这所学校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施甸县根据城乡建设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及人口变动状况,科学合理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工作。2017年,施甸争取浦发行、国开行项目27个,投入资金2.46亿元用于薄弱学校改造,投入县级专项资金近3000万元用于学校围墙、大门、运动场建设,投入资金5800余万元,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装备了一批标准化的实验仪器、桌凳、图书、计算机、音体美教学等设备,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促进教育公平,拉近城乡教育差距逐步得以实现。

关爱工程孩子圆梦

从2014年开始,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党委政府每年都拿出50多万元用于保障考上高中和大学的孩子不因贫困上不起学,用于老师和中小学成绩优异的学生表彰奖励,只要是乡里有学生考上大学,乡党委书记都会带领班子成员组织教师、干部、学生敲锣打鼓,给考上大学的家庭挂上“大学生家庭”光荣牌,在全乡营造了“尊重老师、读书光荣”的氛围。木老元乡每年考上大学的人数从2014年前的3人增加到了2017年的20人。

高高的布朗山上,孩子们在知识的殿堂里,沐浴着党的阳光和雨露。寄宿生生活补助、营养改善计划、特少民族学生补助、异地就学补助等政策的实施,使布朗山乡尊师重教的氛围逐渐浓厚。

朱有瑾说,不怕眼前山高,只怕心中没路,这是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脱贫攻坚的信念,同时也是学校的校训。通过全乡的努力,现在木老元的教育蒸蒸日上。

在施甸县大楼中学,有来自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摆榔彝族布朗族乡的85名学子,除木老元、摆榔外的外乡镇93名建档立卡户学子,每生每学期能得到异地就学补助1175元。来自摆榔彝族布朗族乡大中村的李国微,15岁的小姑娘,今年就读大楼中学八年级,从小成绩优异。她说:“每学期800元的交通补助,375元的生活费为家里省去了很大一笔开支。自己要好好学习,将来能回报社会。”

2017年,施甸进城务工子女、随迁子女665人实行同等编班、同等经费保障、同等享受营养餐、同等享受贫困生资助、同等享受评先评优、同等享受中考招生政策“六个同等”政策。同时,在全县村完小以上学校成立“留守儿童之家”89个,118名轻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对残疾程度为中度及重度而生活勉强能自理的75名残疾儿童和13名需要专人护理、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分别采取到县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和送教上门的方式,给他们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开创了全县义务教育“零拒绝、全覆盖”的均衡发展新局面。

今年就读施甸县何元乡洼寨小学二年级的阿雪蝶,家住何元乡组军门村老茶寨组,因父亲病逝,母亲改嫁,现在和奶奶、叔叔共同生活在一起,54岁奶奶长年患有类风湿,行动不便,叔叔阿文禄未婚,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于8亩土地种植。阿雪蝶在学校住,考虑到她家的情况特殊,学校免除她的书费、学费,一年下来,阿雪蝶享受着每年800元的营养改善计划每年1000元的寄宿制生活补助,e万行动——爱德基金资助每年1340元。

何元乡中心校校长何矫鸿说,对留守儿童,学校在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学习上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生活上通过与留守学生谈心,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开展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深深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