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6 15:48:39 | 浏览:611
政策概述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积极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全力保障企业渡过难关、快速恢复发展,努力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结合尖草坪区实际,梳理出以下落实措施:
优惠政策
01
承租尖草坪区经营场所的新增市场主体,承租面积在100平方米及以下的,给予每户一次性租房补贴1000元;承租面积在100平方米至500平方米的,给予每户一次性租房补贴3000元;承租面积在500平方米及以上的,给予每户一次性租房补贴5000元。
02
延续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2022年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继续分别按10%和15%加计抵减应纳税额。
03
落实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政策。自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暂停预缴增值税。
04
加大留抵退税政策落实力度。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落实好制造业、电力燃气等行业留抵退税政策。
优惠政策
05
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06
落实好制造业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其他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75%等优惠政策。
07
按规定对确有困难的纳税人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优惠政策
08
扩大六税两费
2022年至2024年扩大“六税两费”(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减免政策适用主体范围,加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免力度。
09
公共交通运输
服务业自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自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航空和铁路运输企业分支机构暂停预缴增值税。
来源:尖草坪发布
受访者供图中新网长沙12月11日电 (记者 唐小晴)廖文韬把一只两岁加菲猫--“火锅”的遗体放在鲜花环抱的小床上,细心为它清理身上污渍、梳理毛发。受访者供图宠物殡葬师是一个有温度的职业。哀乐响起,和主人告别。
1905电影网专稿 2022年一季度以来,由于全国多地出现多点疫情散发、反复等状况,全国影院经营持续受到一定影响。尽管各项数据较此前开始逐步回升,但仍有部分重要“票仓。据统计,截至发稿时,全国营业影院总数为5582家,营业率仅为46.37%。
在落实退税减税政策上,如何既确保退得快,让市场主体直达快享政策红利,又要退得准,让助企纾困的资金“活水”发挥精准滴灌作用。多部门协同共。普陀区税务局充分发挥税收共治合力,持续激发更接地气、更具质感的“跨界合力”,让退税减税政策覆盖更多元人群。
过去五年,惠州积极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沉着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精准施策,主动作为,高质量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大步迈向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五年
广西扶贫网近年来,贺州市平桂区强化党建引领,以“党建联盟 ”为载体,统筹资源、创新经营方式、拓展发展渠道,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有效实现形式,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由2016年的421.18万元提升到2019年的1550.96万元,实现了
南昌VR产业基地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 5月27日,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大会召开。大会提出,全市各县区充分发挥区域内产业基础优势,突出产业特色,选择主攻赛道,构建“一核三基地多点支撑”的空间格局。其中,“一核”是指在红谷滩区建设全省
纵观宁马两市247公里长的跨界线,素有“天然氧吧”之称的濮塘,既是镶嵌在两市间最原生态、最璀璨的“绿色明珠”,更是花山区融入南京都市圈的“最前沿”。“携手共绘一张蓝图”,正在这方山水相连、风景绝秀之地起笔谋篇。山水相融景日新,马鞍山市花山区
人民网-安徽频道站在淮北建市60周年的时间节点,聚焦淮北唯一辖县濉溪县,一幅幅城乡焕然一新、民生大幅改善、产业兴旺繁荣、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的新画卷,在濉溪大地徐徐铺展。最新统计显示,2019年,濉溪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61亿元,居全
11月18日下午,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中央有关部门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陈希同志关于加强换届风气监督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纪委换届工作案件通报;专题研究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
尖草坪区地理位置尖草坪区于1998年太原市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后成立, 位于太原市北端,东西北三面环山,汾河纵贯南北,东西最大宽度为26千米,南北最长距离为22千米,总面积28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04万人,其中,非